English Version|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农村金融研究所» 同行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九杰表示:农村金融须加强基层网点建设

作者:杨喜明   信息来源: 中国农信网/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5-11-20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村普惠金融。就农村金融如何更好地开展普惠金融建设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教授。

马九杰教授认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推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和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满足新时期“三农”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农村金融服务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他表示,目前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不仅缺少信贷服务而且更缺少汇兑、结算、理财等服务。而另一种情况是,因为信贷需求不旺,有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因为信息不对称、成本高等原因,影响到了对“三农”服务的热情。农村金融服务需要面向分散的小农户、小企业,所以农村金融机构需要用基层网点与它对接,这就意味着如果大的金融机构没有基层网点和基层分支的话,很难与小的机构、小的客户完成对接。今年“一号文件”重申了要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加强对基层网点的建设、赋予基层权限,旨在强调要对小微客户和组织提供更便利、更直接的服务,如文件中提到的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就是这种改革和做法的具体体现,今后农村金融机构要向小客户提供服务,可考虑朝这个方向发展。

马九杰认为,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主体联系将日趋紧密,产业链金融模式将成为服务“三农” 的重要抓手。“很多小型农户、边远的农户,从银行获取资金的难度非常大,缺乏抵押金、担保品,难以直接从银行获取贷款。而通过产业链金融模式,生产者、组织者、加工商、流通商、销售商在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避免了现在农村市场认可度比较差的情况,缓解了小型农户的贷款难。”另外,农村金融机构还应和合作性金融机构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服务“三农”.

他称,现在农村金融正规军资金充足,管理规范,但少接地气。而非正规军如资金互助社等机构和农民打成一片,信息对称,但资金少,管理上欠规范,二者正好可合作相得益彰。

他还指出,金融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农村金融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对一些合作金融组织没有很好的准入制度和监管的情况下,如果过多地放开封闭制度的制约,面向更广泛的公众吸收存款,一旦出现风险无法及时把控,就会导致存款风险等金融风险殃及过多社会公众。因此要坚持封闭性原则,强调农村金融活动要在相对比较小的范围内开展,防止公众风险的蔓延。

编辑:梁虎

转自:中国农信网

http://www.zhgnx.com/html/zxkd_675_42016.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