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收藏本站|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农村金融研究所» 金融要闻

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转型“金融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作者:   信息来源: 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6-01-21

2015—2016年度微金融50人论坛年会于1月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大会围绕“金融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主题论坛备受关注。

论坛的开篇是素有“中国小贷之父”之称的杜晓山的主题演讲,他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思路与对策”为题,以解读日前国务院正式颁布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为切入点,集中阐述了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的理论依据和基本思路、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十一项政策建议。

杜晓山特别指出:“对偏颇的"理性经济人"理论的批判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我们不应该再像过去人们看到的现象那样,把商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和道德视为正确的、理所当然的、无可非议的、天经地义的。而且,对不同的机构和人群的追求不同,对他们的政策也应该不同,即使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金融,也要倡导其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对其在道德和政策方面的合理要求。”

在谈及农村普惠金融的政策框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时,杜晓山强调,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存在以下四大不平衡:大中小金融机构不平衡、东中西金融不平衡、城乡金融不平衡以及直接间接金融不平衡。此外,农村金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不平衡,形成了社会性和市场性的矛盾,造成商业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

此次论坛围绕的核心词是“转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马九杰以“移动互联化、在线社会网与农村金融转型:金融生态系统运维机制的继承与升华”为题,提出金融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或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网络结构性、连通性、传输性。他重点阐述了传统农村金融转型的驱动因素,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对农村金融转型的影响以及由电子农商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引发的“互联网+社会网”的六次产业整合对金融普惠的影响。

马九杰教授特别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可以推进农村金融的转型,改善农村的服务,扩大农村金融的普惠,但是农村金融要真的普惠,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依然存在。”他同时认为,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农村地理位置偏远,网络的基础设施尚不理想,会存在“数字排斥”。当下有一种观点是,若想做好金融普惠,先要做好“数字普惠”。

如果说马九杰教授的演讲主旨是农村金融转型要基于社会网与互联网的超融合,那么接下来中国农业大学银河yh99的何广文教授单刀直入地把“基于互联网的农村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呈现给了与会代表。何广文首先把商业银行开设网上商城、农信系统电商平台以及部分农商行P2P业务上线的情况做了分享,紧接着他从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因、主要业态、运作模式以及农村“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何广文指出,农村金融及农村互联网金融就像一杯苦咖啡,闻起来很香,喝起来很苦。农村金融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农村需求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太分散,数据积累的过程很漫长,同时这种交易数据的可用性,或者说转化为信贷资源需要一个过程。农村的金融需求在提升,更多的需求来自农村新型主体的培育。农村发展主要在产品市场,而产品市场的风险仅靠提供贷款,或者通过交易数据是不可评价的,农村领域的创业比城市创业的失败率更高,所以这需要不断地沉下去,真正理解农村,理解农村的交易。

在三位重量级专家分享之后,来自中国邮储银行总行、齐商银行、翼龙贷、宜信公司以及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等机构的代表,围绕传统金融服务与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对农村金融转型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

编辑:梁虎

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转型“金融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论坛在京召开-新闻频道-和讯网

http://news.hexun.com/2016-01-21/181933726.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