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军 吴凯莉 屈阳 莫瑞琪 王昊炜 张梦卓 叶文玲/文 丁尚鹏/图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4-09-26
9月21日至22日,“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来自中、日、韩、孟加拉、巴基斯坦5国高校、科研单位和金融管理部门的近20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围绕新时期农村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这是国际农村金融领域的一场高峰论坛,围绕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国内外专家们畅所欲言,积极交流互动。在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的12位专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进一步展示了他们对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创新团队带头人的“普惠金融”梦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罗剑朝教授接受采访
经管学院罗剑朝教授是这次国际会议上最忙碌的人。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也是本次国际会议的发起者、组织者。罗剑朝表示,农村金融问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都是困扰专家学者的一个大问题。
近年来,我校农村金融创新团队在罗剑朝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该团队先后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30余项,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300 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SSCI收录6篇,CSSCI收录108篇,西部地区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方案与风险分担、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等多项研究成果被各级政府部门采用。团队积极在杨凌地区开展成果应用推广,实现了农村产权与现代金融的有效对接,初步解决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等农村金融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难题,创造了农村金融的“杨凌模式”,使杨凌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2011年,团队获批“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后,在陕西杨凌、高陵以及宁夏平罗、同心4个区县设立固定观察点,取得了真实、有效可靠的高质量第一手数据、案例及资料,初步建成农村金融数据库,成果丰硕。
在罗剑朝的讲话中,始终萦绕着一个“普惠金融”的梦想。在他看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步伐的加快,农户对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明显增加,农业信贷供求失衡矛盾日益突出。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存在多样性不足、非农倾向严重、同质化等问题,导致农业信贷资金较为缺乏,农户较大规模的信贷资金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农户“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如何能真正让广大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是他带领的团队一直在探索的重大课题。
罗剑朝说,发挥农村产权的资本功能,实现农户产权的可抵押性,提高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促进农村金融供求均衡,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问题。在农业问题方面,各国因为国情的不同,彼此都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国际交流平台,互相借鉴经验教训,展示近期农村金融的研究理念和成果,在专家学者的相互讨论中,思想碰撞,完善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和法律,使平等、开放、便利、草根性的普惠金融模式在我国尽快形成。
来自东方邻居的他山之石
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所长古谷周三(中)接受采访
韩国宏观金融研究室宋枓韩接受采访
韩国农协中央会农协经济研究所金柳泰(中)接受采访
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所长古谷周三是第二次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会。他所在的研究所有100多名工作人员,是日本农林中央金库的“智囊团”,由基础研究部、调研一部和调研二部三个部门组成。基础研究部侧重于研究欧洲、美国、中国和日本本国农业经济的相关政策和贸易往来;调研一部主要研究日本农业协会和农产状况,以求解决目前问题,让农户更好的发展;调研二部以全球视野为基础,利用宏观经济分析,使农业向产业发展并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目前,研究所所做的一个创新研究方向是如何促进日本合作金融的发展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农民。
古谷周三介绍,近年来,日本农业的主体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并且开始有企业介入;日本的经济也由稳定增长发展到现在的低迷状态。这些大环境的变化对日本农业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日本在70年代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现今老龄化的趋势却愈发不可阻挡,甚至有些地区演变成了无人村落,大片耕地被闲置。他说,他曾预测日本农村出现的这些问题将在二三十年后出现于中国,但调研却发现中国已有农业人员高龄化,大企业入驻农村经营的现状,沿海地区尤为明显,比预测得快很多。日本农村金融强调政府财政扶持优先、推行利率补贴和费用补贴,纠正过度市场化的偏差和对农村金融的负面影响,构建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和政策经验值得中国研究,中日两国今后更需加强合作,以解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在韩国农协宏观金融研究室的宋枓韩和韩国农协中央会农协经济研究所的金柳泰看来,韩国农村金融相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高,而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位专家介绍,政府专门组建了农村协同组织来帮助农民进行财产抵押贷款,韩国的农村已经不存在农民借不到钱的状况。与此同时,韩国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村金融合理有效地运行。为此,政府部门专门设立政策式基金和农林水产信用保障基金,为在银行没有信誉度的农民提供帮助,并根据农民实际情况来确定偿还期。韩国农村组建许多农经合作社,一方面为农民提供资金,另一方面、给农民进行培训,教农民如何赚钱。
两位韩国专家认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与农业有关的各类行业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这就要求我们在增加竞争实力的同时注重国际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促进各国农村经济及金融发展繁荣。
金融家们的希望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副行长高波接受采访
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宗宽接受采访
杨陵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李林接受采访
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既是高校、科研单位专家们的课题,也是政府部门与金融企业的职责。作为金融机构的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副行长高波、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宗宽以及陕西杨陵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李林的参会让与会者听到了金融家们的心声。
高波介绍,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简化贷款流程、扩大抵质押担保物范围、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在继续深入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同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三农”。面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陕西省金融系统做了很多创新尝试,如金融精准扶贫计划、“订单+金融”试点等,这些创新和探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说,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金融主体需求正从过去的小额农户消费融资需求,转向规模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性融资需求。这种变化为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站在监管部门的角度,高波认为今后一个阶段的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应重点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农村金融服务技术以及农村金融政策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谈及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时,孙宗宽和李林表示,主要有农村主体定位不当,使得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扩大;农村领域产权制度缺陷,阻碍金融创新;创新主体单一、创新动力不足及农村金融与财政缺乏配合;金融业对农业的风险顾虑、监管过度与监管不到位并存、农业生产者信用体系建设不足以及抵质押物不足,等等。孙宗宽表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大力改革及农村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应当与时俱进,应势而变。创新的着力点应该在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加强农村市场化体制、加强农村金融战略规划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研究。李林表示,得益于农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支撑,杨凌农村金融虽然起步晚但却活力足,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今后,杨陵农村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与示范区现代农业生产共同进步,为更大范围地区提供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创新模式。
三位专家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村金融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肯定,同时表示,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是摆在世界金融家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他们期望这次国际会议取得丰硕成果,也期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加强农村金融领域热点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优秀人才。
国内专家们的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何广文教授接受采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教授接受采访
宁波大学商学院的执行院长熊德平教授接受采访
西南大学银河yh99副院长温涛接受采访
南京农业大学张龙耀副教授接受采访
中国农业大学银河yh99金融系主任、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教授长期跟踪和研究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双方的变化,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对策研究”。他认为,农村金融目前面临着供给主体竞争加剧、金融互联网化、经济转型后的市场风险增加、物理网点与非物理网点的结合等多项挑战,这些挑战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难得机遇。
“近十年来,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在管理制度、内部经营体制、产品、科技利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改制之后,它在经营服务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互联网资源,实现社会网和互联网的对接,发挥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普惠的影响,同时通过减少物理网点的设置来降低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概括的说道。
来自宁波大学商学院的执行院长熊德平认为,农业金融的研究不能够闭关锁国,固守自封。我们应该积极对外交流合作,探索创新。中国的农业金融有它自己的特色,但它也有普遍的规律。作为一个发展转型中的大国,中国农村金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各国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深化应该多听取世界宝贵的声音,吸取他们优秀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更好更快的发展农村经济。
西南大学银河yh99副院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学科带头人温涛教授说,从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到现在,各种农村商业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小型银行借贷机构林立,这期间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很多农村金融机构违背创立初衷,没有行使相关职能,甚至利用国家对农业方面的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挂着羊头卖狗肉,打着农村金融的旗号套现,从而开发其他的项目。要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做法有四点,一是要有法可依,即重视国家政府有关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方针在立法层面的顶层设计,通过法规的完善为农村金融的重新发展提供新契机;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特色理论研究,通过系统地调查研究,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正确发展之道;三是将研究重心放在探索合理的激励机制上,从根本上改变很多农村金融机构为自身谋利而非为农民造福的错误想法,最终才能使投出的资金有的放矢,真正地能推动促进中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社会发展的进步;四是着重开发人才技术研发的平台,培养相关方面优秀的人才与技术,从而为今后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在产品服务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人才及技术支持。
南京农业大学张龙耀副教授对我国农村金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表示,整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贷款现状虽有所好转,达到了“两个不低于”,但从结构上来看还是不容乐观的。目前小规模农户贷款困难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为小农户经营服务的,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需求。随着农村金融领域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型的经营主体,这使得农户的资金需求多元化,特别是大型机械和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对生产资料的资金要求较高,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完全满足。目前,要解决农村经济问题,政府应替金融机构承担风险来增加其改革信心。
五位专家一致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西部农村金融研究的中心。罗剑朝教授所带的创新团队从实证角度开展的农村金融创新研究,工作扎实,成果突出,是国内同行学习的榜样。新形势下要做好中国的普惠金融任重道远,今后,应以此次国际会议为契机,加强不同国家、学校和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推动农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转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