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yh99(北京)责任有限公司
学生天地
首页» 学生天地» 学生活动» 【暑期三下乡】 走进盐业博物馆 追寻井盐发展史
 

【暑期三下乡】 走进盐业博物馆 追寻井盐发展史

经管学院赴自贡市盐业发展调研团

来源:经管学院   作者:林俊伟/文 林俊伟/图   发布日期:2018-07-19     浏览次数:

     

【“三下乡”系列报道简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共青团改革方案为指引,积极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学以致用,以优秀实践成果和最美青春梦想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我院报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的学生队伍共计79支,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队将通过新闻稿、访谈记录稿等形式进行全程宣传。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由邓小平等同志倡议创办,由郭沫若题写馆名,是中国唯一收集、研究和陈列盐业历史文物的科技史专业博物馆,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为了解四川省自贡盐业的发展起源,初步学习井盐生产流程,7月1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自贡市盐业发展调研团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龙老师的带领下,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展开调研工作。

源于东汉,盛于明清

走进博物馆,一件件精致的工具、一幅幅生动的画作逐一呈现在队员们面前,直观地展现了井盐的发展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侯梅介绍,公元前255年到公元前251年,著名水利专家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盐井,李冰便被称为“井盐之父”。在东汉时期,自贡开始了井盐生产,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后,便已初具规模,到了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繁盛状态,年产盐三百多万担,能够供全国十分之一人口食用。

欲了解井盐的发展历史,必先了解井盐的生产流程。在古代,人们利用牛作为动力,拉动铁钻头冲击地面形成孔,在冲击过程中遇到岩石,便将岩石砸碎,再往孔中灌入水提取碎石。待盐井开掘成功后,利用细竹作为提取筒、以熟皮作为筒的启闭阀门提取卤水。卤水提取后,便将其放在锅中与豆浆共同煮沸,待出现白色泡沫过滤,最后进行盐的提纯。在唐代以前,挖掘的盐井都是大口浅井,到了北宋庆历年间,依靠圆刃锉、表层套管、扇泥筒开采出了口径仅有竹筒大小,深度达数十丈的卓筒井。在1835年,自贡更是钻出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的盐井——燊海井。

因盐设市,因盐兴市

自贡开采井盐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盛产井盐著称,自贡的名字就起源于“自流井”与“贡井”。参观过后,队员们与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邓军进行了亲切友好交流。邓军谈到:“自贡盐业的兴衰,影响着自贡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自贡自古以来便享受着“富甲全川”的名誉,自贡的盐商更是举国闻名。自贡盐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省盐商,他们想通过攀比树立权威,便争做精美、大气的彩灯,并提灯上街游行,后来慢慢演绎成远近闻名的灯会。由于有自贡井盐作为特殊的原材料,加之盐商与盐工间的不同饮食嗜好、本地与外省间的不同饮食文化的交融,具有特殊风味的盐帮菜便慢慢产生。”

创新敢为天下先,奉献不甘国人后

盐是生活必需品,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盐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地区相继沦陷,海盐的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国民政府下令川盐增加生产、快速运输,自贡盐场率先担起了民生之重任,大量起复旧井、开凿新井。在1938年时,自贡的盐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随着盐产量剧增的盐税更是在国难当头时期挽救危机。1943年,冯玉祥将军在自贡市掀起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仅拥有22万人口的自贡市捐献了1.2亿元,排名全国第一。盐商王德谦一人便捐献了法币1500万元,创抗战时期个人捐献最高纪录。有一位56岁的老伙夫将挑粪的钱捐出,说到:“我老了,不能和前几十年一样去打仗,只有在后方服务。”冯玉祥将军曾评论:“有的人说四川对于抗战是出钱、出力、出命,我说他没有说完全,还有出田、出地、出粮、出汗。这是多么伟大的事啊,这是永远不可忘记的事。”

博物馆内齐全的展品使队员们对于井盐发展起源与生产流程有了直观的了解,参观完博物馆后,队员们的内心充满着震撼,不仅仅是对于自贡盐衍生的文化与自贡人的爱国精神感到震撼,更是对于古人开采盐井时所展现出的智慧感到震撼。

讲解员侯梅为队员们介绍井盐

 

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邓军与队员们交流

 

队员们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合影

 

编辑:0     终审:0